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做好示范引领,将北京打造成为全国电能替代示范区,为电能替代在全国的推广提供更多的北京借鉴和北京方案。
中国煤电将持续发挥基础性和灵活性电源作用,当前乃至二三十年内煤电仍是提供电力、电量的主体。在污染治理技术方面,中国燃煤电厂燃煤煤质复杂,燃煤平均发热量与挥发分偏低、硫分和灰分偏高,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原始生成浓度较高,且大多为环保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装置形成了全覆盖,治理技术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燃煤发电将持续发挥基础性和灵活性电源作用。截至2016年底,中国已投产百万千瓦等级机组达到96台,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比例由1995年的27.8%增长至2016年的79.1%。煤电在当前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应急调峰、集中供热、平衡电价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报告》系统阐述了中国煤电的发展现状及在现代能源体系中的作用,全面梳理了煤电清洁发展的行动和措施,系统展现了煤电清洁发展的成效,并对煤电清洁发展进行了展望。作为燃煤发电大国,中国长期致力于发电技术、污染物控制技术的创新发展。
绿色低碳是能源发展的大趋势,非化石能源将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化石能源的能效水平及污染物控制水平将持续提高。2016年,中国火电供电煤耗降至312克/千瓦时,发电水耗降至1.3千克/千瓦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内蒙古东部电力交易中心注重市场引导,发挥大电网优势,组织网内新能源参与省间外送电。
内蒙古东部电力交易中心总结呼伦贝尔地区风火打捆直接交易试点经验,建立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交易合同精准执行保障机制,通过采取以月度为周期开展交易、风火灵活打捆、月结月清、先发后补等措施,确保风电消纳到位、交易合同执行准确。今年上半年,蒙东电力完成电能替代电量8.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31%,拉动该公司售电量增长6.53个百分点。8月29日,蒙东电力公司召开电能替代工作专项推进会,组织专业人员结合地区实际开展电能替代实施战略相关问题的专题研究,进一步深入实施电能替代发展战略,促进电能替代向更广阔的领域扩展。蒙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加强专业管理,提高新能源调度运行水平。
大规模外送清洁能源2014年,国家能源局出台的《服务内蒙古能源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内蒙古建设成国家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和现代煤化工基地、全国清洁能源输出基地、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创新示范基地、国内外能源密集型产业承接转移集聚区,并将内蒙古清洁能源基地和通道建设重大项目列入京津冀治理大气污染行动计划。因此,依托特高压,建设大电网,构建大市场,在全国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是蒙东地区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充分发挥资源丰富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电能替代推广方面,蒙东电力以电网连万家、共享电气化主题活动为依托,加强电能替代的宣传推广力度,在所属供电区域内开展大型电气化宣传活动22次,利用系统内外媒体平台资源,积极宣传推广电能替代的优势,提高社会公众对电能替代的感知和认可。截至5月末,网内新能源完成省间交易电量46亿千瓦时,年内预计完成省间交易电量80亿千瓦时,实现了区内新能源电量在东北、华北地区的大范围消纳,极大缓解了网内新能源消纳受限问题。在开展电能替代工作中,蒙东电力充分结合地域跨度广、旅游资源丰富、冬季取暖期长等自然环境特点,深入开展电能替代潜力项目调研,滚动开展供电区域内大型火锅店电能替代、景区机场桥载设备替代调查,最大限度挖掘电能替代市场潜力,让电能替代从内部领域不断向社会各界延伸,从社会性和技术性两方面提高电能替代的实施范围,提高电能替代项目的储备容量,努力推进多领域电能替代。内蒙古东部电力交易中心是蒙东地区电力市场的运营主体,按照市场化原则和方式,引导能源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和高效利用,推动能源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近年来,蒙东地区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在电网建设、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优化电网调度方式等方面持续深挖潜力,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其中风电装机为932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31.99%。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在沿线6省区率先实现全线贯通,目前正在进行验收消缺。体量巨大的新能源如同沉重的砝码,成为新能源消纳难题的主因。
电力交易品种的创新拓宽消纳渠道。截至2016年底,蒙东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为2913万千瓦,占全部装机容量的35.53%。
通过新能源单机、测风、测光等信息的系统梳理和专项整治,蒙东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实现了新能源信息监视和数据统计、功率分配和自动控制、短期和超短期预测、发电能力计算和限电统计分析。锡盟胜利工程是连接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两项特高压工程(锡盟山东交流、锡盟泰州直流)的关键枢纽,即满足锡盟山东工程配套电源项目接入和送出的需要,也为锡盟泰州工程提供系统接入和运行条件。
锡盟胜利、锡盟泰州2项特高压线路工程建成投产,新投产特高压交直流线路520千米。锡盟配套工程进展顺利,胜利特高压交流站至锡盟特高压换流站3条联络线投入运行。立足于蒙东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电网特性,蒙东电力重点实施电采暖、电窑炉、轨道交通、电厂替代4个领域的电能替代项目,以精准替代、精准促销、精益管理为抓手,推动建立以电为中心、可再生能源协同应用的新型能源消费模式。推进蒙电外送被上升至国家战略,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成功解决了长期以来清洁能源难以远距离、大规模、低损耗输电的瓶颈。上海庙换流站4条500千伏配套送出线路工程完成初设招标该装备应用了全球最先进的磁悬浮飞轮储能UPS技术。
同时,平台通过大数据+移动作业手段,打造全景可视化保电模式,实现了全过程动态显示和信息共享,全面展现各保电等级的场馆(用户)和各电压等级的保电站所位置、线路的供电路径,保电人员、车辆、队伍的点位分布,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状态和场馆内部重要负荷运行状态,实现故障抢修实时管控,保证了开、闭幕式用电万无一失。在全运村,14个配电站全部部署低压自动化系统,将配电自动化延伸至低压400伏供电系统,增加母线互投装置,可实现变压器故障情况下低压开关自动投切。
系统可自动向全运村现场保电小组推送消息,提示故障情况及影响范围,实现对低压供电系统运行状况的全面实时监测,助力配电网智能化管控平台实现故障研判,缩短故障停电时间。电网升级 筑牢保电根基本届全运会是天津市历史上承办规模最大的一次体育盛会,也是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有史以来承担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时间最长、范围最广、要求最严的一次供电保障任务,47个场馆覆盖全市,对电网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既有全国最美青工罗朝晖每日奔走在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50米高的马道上,又有静海野外的党员保电骑行队往返在保电线路之中。保障到位 确保万无一失本次全运会赛期133天,主赛程13天,主要涉及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等4个特级保电用户,比赛场馆、全运村等49个一级保电用户,体育宾馆及接待酒店等40个二级保电用户,各级政府、交通枢纽等63个三级保电用户,涉及各电压等级变电站72座、线路209条。
作为高科技电力设备代表之一,磁悬浮飞轮储能应急发电车实现了眨眼供电。国网天津电力对重要用户制定了一户一册保电手册,针对47个场馆、全运村和新闻中心等用户,逐户绘制一户两图(供电方式图和电源路径图)三案(用户档案、保电方案和应急预案)。有了坚强电网作为后盾,为全运会保电工作加重了砝码。为提升设备在线监测水平,国网天津电力在全运会重要的保电站、特级保电场馆内部站房,安装了200余个智能巡检机器人。
这支队伍中,既有两级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共同对102个重点保电点位进行现场督导,又有普通党员员工守护在开幕式雨中的高压铁塔银线下。为确保全运会保电工作不留空白,国网天津电力按照220千伏及以上主网统一管理、各供电单位区域属地化管理的原则设置了11个战区,组建114支党员服务队、110支党员突击队,集结了6420名党员员工,在各战区成立全运会保电战区电力保障队、特巡护线队和应急救援队,为全运赛场提供一馆一团队服务,大力营造全员发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
面对艰巨的保电任务,国网天津电力进行周密组织,坚决打赢全运会保电攻坚战。对表计、低压故障,该系统服务平台可第一时间感知停电信息,并主动和用户联系,进而实现主动抢修,供电可靠率由99.999%升至99.9999%,这在全国大型活动保电中尚属首例。
国网天津电力在保电中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同时国网天津电力还促成了警务直升机巡查机制,全运会期间对重点变电站、输电线路开展空中巡护,形成内外部保电合力,保障电网安全。
在全运会召开前的一个多月,天津电网经历了1515万千瓦历史最大负荷的考验,保持运行平稳。国网天津电力促成在全运会开闭幕式期间对新增临时负荷采用发电机组作为主电源、重点负荷装设UPS不间断电源、外部市电作为备用电源、电力公司应急发电车进行应急的微网供电方案,具备了实施三重四层保障的条件。此外,国网天津电力还通过无人机巡检、离线测试、带电检测和微创震荡波局放测试等先进手段监测设备状态,并在重要保电部位应用智能门禁、智能井盖等装置,实现重点部位安防的智能化,构建起点、线、面、体的立体化保电防线,为全运会安全供电护航。既有在配电间连续10个小时的不间断坚守,又有路灯维护人员奋战至凌晨的紧张作业。
6月26日,天津市政府开展全运会供用电保障综合应急演练,这也是天津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电力应急演练,在天津市应急指挥中心设主会场,市工信委、公安局、气象局等22个单位和部门参加演练,进一步提升了全运会应急综合保障能力。从电网、设备、用户3个维度,完成90座变电站、317条线路的隐患排查工作,治理隐患191个。
为确保安全供电万无一失,国网天津电力投入新技术和新装备,助力全运保电任务。在夯实主网安全的同时,国网天津电力充分运用低压自动化系统提升供电可靠性。
在智能巡检中,通过可见光传感器、红外热成像传感器、局部放电传感器开展设备监测,及时获知设备异常,实现不间断辅助保电。电力保障现场指挥信息中心实现了保电全景化和指挥可视化。